2003年4月16日 星期三

信仰籤想願

宗教是一種契約關係。
不是刻意褻瀆,「心誠則靈」這樣的邏輯使用在人與神佛之中,
神聖的表徵下似乎就染上了一層商業氣息,
比較於歌仔戲順應潮流至今開始哼唱流行歌與外文的多元,我指的並非顯示於外的表徵。

可我還是習慣焚香祝禱,聆悠悠的梵唄。
香煙裊裊敘述著心頭的想願與恐慌,然後將一切交予機率與我無法證明但相信的指示。
將兩個半月拼貼於掌,默念,三拜,擲。
木塊碰觸至地面的聲響,呈現出來的圖態,一次,兩次。
執迷於這項遊戲之中,相信我但我帶著誠心。
第幾首?求何願?耐人尋味的籤詩藏著秘密,解密猜測又成了一種藝術。
可想而知我樂在其中,相信我但我帶著誠心。
歷經那段撕裂悲傷的時日,部分情緒被鎖在回憶之內,
往往聽頌著佛經心頭就染上了想逃走的意念,
即便如此,聽著僧人的梵唄,悠遠的唱頌拌著暮鼓晨鐘,又是另一種帶領平和的鎖。

熨貼於形骸心靈的是旋律或是文字便不得而知了。需求所產生的千百願望,莊嚴或不可侵犯的神佛表像,傳達的媒介籤條。一種連結,一種遊戲,一種藝術。

若有天我不需要願望不需要信仰不需要求籤。是罪大惡極還是我終於成為一整片的?

0 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