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1日 星期二


在yoshow的舊文重貼......原因是我愛極了這篇文章......

人是獨立的個體,在離開母體,無法再當坦蕩的寄生者之後。

憑藉著攝取的養分去凝聚血肉,接收到不同的訊息去反應喜悅悲傷與諸多情緒,成為不同形貌會呼吸的肉塊。剖開我們的表皮,是血淋淋黏呼呼的組織器官。剖開我們的靈魂(如果用靈魂這個字恰當),分析出來的會是什麼??如果真是獨立的,那何來孤寂??

曾經唸過一段很美麗的文字,上天將人類撕裂成一半,男和女。就像散落的兩片貝殼,在不同的時空尋找,窮極一生去尋覓能夠符合自己裂痕的另一個不完整。三毛的丈夫荷西強調自己是一整片的,接下來在海洋之中沉睡,留下另一個悲傷的一整片。讓人唏噓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尋覓到了彼此,然後在極大的痛苦中消失,故事的作者讓他們變成了蝴蝶,在不完整中企圖找一些碎片修復,可若我是主角,是否變成蝴蝶已經不是我的命運,我是梁山伯,我是祝英台,我不是讀者。

聽說不足月在保溫箱的嬰兒,能讓他存活的最大因素不是科技,而是撫觸與聲音,我脫離寄生時期,已成年,還是很渴望,被觸摸被愛被需要。有人說黑暗並不能造成陰影,光才能。何時你成為光??在我不自覺的時候。

0 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