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4日 星期三

self-communion



連續多重身份地工作超過17個小時的結果是,

無法讓大腦停止運轉



需要沉澱。




我想,嘔吐出些東西應該會好些。







生活中,你總是會提出一連串的疑問,

不過有趣的是,




並不是每個問號的背後,都存有問題本身




教甄時候的疑問,多半是為了逃避而出現,

看透了,所以不予理會,看不透,所以不予理會。

考完之後,你發現答案其實在更遠的未來







這樣的邏輯也可以套用在你所面對的每個事件。






當龐大的壓力與工作出現時,

第一選擇通常是抱怨,

接著你發現,單單是抱怨並不能紓解你的不平,

你開始告訴自己,

諸多的抱怨並不是有建設性的方式,

罵多了,還不如實際去做。


這樣的心得,

一部分源自於目前教育場上的困境,

一部分源自於對台灣目前政局以及發言人的失望。



是的,我看見你的不平,

但我要的不是揭發與半諷刺的相互嘲弄,

我要看的是國家發展,不是脫口秀。






當然,"謾罵不如實際去做"此類言論,

往往會淪落為,其實你只是一隻有著消極的積極思想的工蟻






有一天,工蟻有腦了,然後世界才會有了陽光。




但,腦袋是什麼?




當你成為老師,極容易有個壞習慣,

在不知不覺中,你已轉化為高姿態的除錯工具

最糟糕的是自許為菁英中的菁英

掮負著多麼偉大的教育責任,

卻忘了問自己,你看見問號後的問題本身嗎?

還是你只是為了問號產出的問題,尋找自圓其說的理由?





很可惜地往往是後者。





我們痛心疾首,我們數落不停,我們請大家回去想一想,

卻忘了問自己,






你是否開始思考?






尋找問題,需要時間或者經驗甚至是宏觀的角度。

面對問題,勇氣與愚勇的界線始終撲朔迷離。

架構出問題本身,才是最最好玩的地方。





你,有能力解決嗎?






4 迴響:

匿名 提到...

老師,你比較適合去當作家或言講者
雖然有先蠻深奧的..不過看完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渣渣 提到...

呵呵.....
感謝妳的心得阿

這些文字是寫給自己提點的,
所以就在只是渣渣亂吠就好摟~

匿名 提到...

my god~
突然覺得自己膚淺了....

渣渣 提到...

to jowei:

我只是廢話多了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