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認識我的人都曉得,
我沒什麼"音樂人"的高尚氣質,
不過,回顧不長不短的回憶與經歷,
哎呀,我時至今日的人生似乎都和音樂分不開。
附帶一提 ,我現在是個音樂老師。
成為音樂老師之後,曾經很卑微的思考過,
音樂課以及我的社團訓練能給予學生什麼,
傳道授業解惑也的目標太偉大了,
總得思考平凡點的給予。
於是,在陪了第三年樂團之後,
我終於有了小小心得與能夠延續下去的原則。
因為自己的成長與音樂密不可分,
往往忽略這樣的生活模式對所有人並不是這樣的理所當然,
樂團的紀律訓練上台表演比賽,慢慢地,在學校中養成。
於是,管樂團、直笛團、弦樂團、合唱團、口琴合奏樂團...等,
五花八門的主動或被動的選擇於是產生。
今年的被動選擇是口琴社團的口琴合奏比賽。
許多的理論這樣告訴我們:
學音樂的過程中雖然飽含壓力與訓練的辛苦,
但在獲得樂曲完整演出或完成的成就感與喜悅,
大腦所分泌出來的激素造成的喜悅感,是其他種類的快樂所無法替代的。
這種喜悅稱為:心流(flow)。
簡單來說,學習音樂的過程是個讓很多垃圾心情變成快樂的化學反應。
因此,在比賽的前一次練習,
我和學生說明自己先前與現在參加樂團的經驗,
並和他們說,分數與名次是大人的事情,
我希望能留下來的是,
有一天當你們回想起口琴社會想要說:Oh~Yeah~,而不是Oh~Shit~,
這樣就夠了。
於是乎,我們來到了嘉義。
表演藝術中心是個很美的地方,寬敞的空間與仿古的設計讓人印象深刻。
賽前集合,最後的暖身練習。
看自己指揮的樣子說真的有點詭異。
上台。
比賽終於結束。
領獎報出名次的瞬間聽見了外面的尖叫聲,
驚訝之於有了有著終於可以結束兩天音樂比賽的奔波,
回到高雄睡大覺的欣喜。
回程了,不管你們十年後的回憶是怎樣,
先來開心一下吧。
以上,就是我今年的樂團回憶,完畢。

4 迴響:
方老師..
也請你讓我加入你的口琴團吧!!!
*.*
哈哈...應該成為絕響了..呵呵
寶貝.
看了你的樣子.
我不相信我會是個教官.
教官?! 啥?!
我可是鎮暴警察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