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0526 拜訪朱銘






小時候只要經過中正交流道,看見兩個灰色的雕塑比劃著我不明白的動作時,

都會被這兩個大大的"石頭"給吸引,總是盯著他們直瞧。



大了一點之後我才知道原來石頭是一個叫做朱銘的人創作的,

而"石頭"本身其實是拼接成的青銅片,

從此開始對這個藝術家與他的美術館嚮往不已。





五月底,終於能暫時忘記繁雜的婚事籌備工作,

到台中晃了一個晚上,接著北上。

神燈精靈Jill接收了我想要去朱銘美術館的願望,

開著車,帶我前進金山-那個我期待已久的朱銘美術館。



路過美麗的北海岸慢慢往山中小路鑽,

霧濛濛地景色讓我與Jill都讚嘆不已,頗有尋訪桃花源的味道。






隨著山路的蜿蜒,朱銘美術館的入口就這樣出現在綿綿細雨中。





整座美術館包含個人工作室佔了整個山頭,展場面積非常廣大。



我很喜歡他在開幕式的一番話:

"從今以後這個美術館是屬於大家的,從今天開始我和大家擁有一樣的股份-兩千一百萬分之一。"



十分佩服他的胸襟與大度。



第一個展區展著人間系列的作品們,

入世的主題,人間的故事是怎麼說也說不完的。








而這段他親自寫的短詩,簡單而充滿智慧,隱隱有著禪意。








往戶外走去,三軍系列出現在眼前。






我一直覺得好的展覽,不管是動態或靜態,

都能給人"如呼吸吐納般自然"的感受,讓人可以舒服地在其中分享作者的心情,

我想朱銘做到了這一點。






三軍系列中的陸軍,以這一連串國民政府的作品最能引起我的共鳴,

也許是以前聽外公們談抗戰的故事多了,看著這幾尊扛著大刀裹草鞋的軍人們都會牽引起我的思念。


作品本身沒有五官,但你可以從他的姿態與粗曠的線條中感受到每個軍人的表情與生命。

瞧! 是不是可愛地令人發噱?





另一頭的拉鍊系列非常有趣,Jill很喜歡。







行不多時我們遇上了導覽員帶著一群學生欣賞,

正好進入了太極廣場,當然是要跟著一起聆聽專業解釋。

學生們在展區外的亭子裡,一邊躲雨一邊聽著導覽員熱情地講解,臉上卻是一片木然,

也許是年齡還未到吧! 抑或是台灣的藝文教育讓他們的年齡未到?




撇開職業病的感嘆,太極系列是我最喜歡的作品。


應該是冷冰冰的素材-青銅,在朱銘的創作中變成一尊尊溫暖的雕塑,

簡單的線條讓靜默中有著流動的姿態,

給人非常直接的感動。





無論是太極拱門、還是雙人對招、單人的姿態,都讓人不虛此行。






兩噸重的太極拱門,把兩人的對招簡化為動作與氣的流動,

一定要親身體驗才能感受作品的力量。







這個作品據說是取自一截自然龜裂的樹幹,

簡單而不造作。





雙人對招。









繼續往其他展場繞,這群撐著傘的紳士們不知道為什麼也很吸引我。








到館內,繼續看著不同素材的作品,

深深覺得朱銘真是個充滿溫度的藝術家,

他的作品自然、簡單,卻又蘊含能量,讓人為之傾倒。







朱銘本人就像是台灣隨處可見的親切老先生,

留著鬍子戴頂棒球帽,國台語交雜地解釋他的創作,

簡單而不囉嗦,也沒有自許為藝術家裝模作樣的姿態。


在人間系列-囚的訪談影片中,他談到當作品該出現的時候,

不論怎麼阻止那作品就會催促他趕快把它們作出來,

讓我聯想到雕刻佛像的人曾經說過,

雕刻前往往會對著素材凝神細看,直到佛的形貌出現為止,

想想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囚的第一個作品讓我有種:"躺著也中槍的"感覺,

三大件作品就這麼巧,第一件就是一對新人被關在籠子裡,

看個展也要提醒我婚禮要到了真的是很無言的事情。










而這作品我把他解釋為: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地獄與天堂其實是互通的,那為什麼我們會選擇會站在不同的位置?

是我們被牢籠囚禁,還是我們讓牢籠囚禁自己?




我想,不論是誰,身邊都有個大大的籠子,

所謂的"桎梏"與"囹圄"所框住的天地究竟是天堂或地獄,

我想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吧。



說了這許多,朱銘美術館真的值得一遊,

帶個舒服的心情、和好朋友一起來山上走走,

就算是下雨也好快樂。


0 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