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怎麼說呢,我是眷村第三代的孩子。
三歲之後搬回媽媽娘家附近之後,這裡成了我最常留連的地方,紅磚砌成的矮房子,是公公以及很多爺爺們的家,藍色鐵門的五金行,是阿公的家,賣刨冰綠豆湯還有甜食的奶奶、賣米粉的阿姨跟奶奶、公公家對面的袁爺爺、阿公家對面的初爺爺、逢年過節會來跟阿公一起吃飯聚餐、喝幾杯陳高的爺爺們,很愛幫我打針的王爺爺跟護士小姐……。
記得公公對門的袁爺爺老是跟我們幾個小鬼頭講打仗的故事,或是水滸傳三國演義的故事,最嚇人的就是看袁爺爺勾起了兩根手指頭,告訴我們如何活生生挖出人雙眼的過程,嚇得我一聲不吭,老摸著眼皮生怕眼睛給人挖去;王爺爺的診所是我很常報到的地方,王爺爺說我三四歲就懂得自己跑來給護士打點滴,越大越怕痛、越哭越大聲。不過我的印象是最討厭紫黑的咳嗽藥水跟咖啡色的咳嗽藥丸,自從發現吃藥丸比較不苦之後,我就求護士小姐不要把我的藥搗碎,發著燒打針的時候,就算哭得眼睛模糊也記得要跟王爺爺要打過的針筒(因為回家可以玩);還有阿公對門的初爺爺,是那群爺爺們中年紀最大的,每次遇上我就會跟我話當年,照慣例又是一句「一下子長這麼大我都快不認識了(加上手勢)」,也是很寵我的爺爺們之一。
這條巷子裡的人幾乎都是看著我長大的,巷子中間有一個菜市場,中午跟下午都是川流不息的人們在那裡叫賣、互通有無。小小的眷村裡找不到什麼生面孔,當然,巷弄裡發生了什麼事也都藏不了好久。所以,國中之後每次回來看看,遇上了這些爺爺奶奶阿姨們,對我說的永遠都是這麼一句話:「娃娃,長這麼大啦!以前看到才這麼小一點(加上手勢),在唸書了不錯不錯,真好真好…… 」。
會想要寫這一系列的文章是因為眷村將要拆掉改建,意味著這個伴我長大的老巷弄即將消失,想想有些悵然,趁還沒忘光的時候,想要來寫一些,我小小時候的故事。
0 迴響: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