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教育中不可承受之輕





這個題目看起來頗無聊的,

不過既然想到了似乎就應該來吐一下。








先說說老師這個職業吧,

從小我們被給予的老師的印象是:

神聖不可侵犯並且成就他人的職業,

大家都要聽老師的話,

說真的,

直到現在我還是不覺得我在做多了不起的事。




更正,

應該是說,

我不覺得自己當了個老師本人就變得有多了不起。




教育之所以崇高在於過程的艱難而不是結果,

教學之所以充滿挑戰在於你永遠不曉得當下的選擇是否正確,

換言之,

老師這個頭銜之所以崇高在於執行的事務而非個人本身



可惜的是我們往往搞錯了該歌頌的部分。



我常常聽到這樣的感嘆:

"現在的老師不好當了。師不師,生不生,家長也不家長了。"



其實,"尊師重道"應該只是公民精神所謂自尊尊人的底限,

而這樣的基本限度抓不穩,

就常常變成階級對立大打口水戰的好題材。




教師難為,更難為的是,

當我們習慣於去教導別人時,我們是否認真的看待並且評量自己。




在學校使用規範準則,讓學生服從並從中學習,

不論合理的與不合理的規定,

我們都能以老師的權炳與外衣,

將一切合理化。





久而久之於是出現了"老師樣"這個名詞。


壽險業者說最難溝通的客戶就是老師,

週遭人說老師當久了你很難跳脫你所屬的思考模式,

而我本人最害怕遇到的家長職業就是老師。




以上所說並不是在詆毀老師這個行業或從事這項行業的人,

也並非百分之百的絕對論述,

我只是在陳述我所面臨的一種恐懼






那麼,

教育中不可承受之輕到底是什麼?!



我們在學校這個充滿統一與規則的編制中,

裝進了各種的不安定因子,

也就是不同型態能力的老師學生與行政人員,

將多變的內容框在單一的規則中,

當然會充滿衝突與變數。





而教育的困難度就在於,

你明知道規則中充滿著例外,

單一的給予不可能只有單一的回應,

但我們仍舊喜歡標準答案,因為他代表著安定,

而這樣的安定可讓我完好如初的度過一堂課。




那遇到了意外你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就是我所謂教育中不可承受之輕。





其實我們可以使用權威性或者消弱不理來度過危機與衝突,

也可以大公無私的以規則來執行所有的變數,

那,然後呢?



我還太過年輕,但我的前輩有個然後的故事可以說。



有個越區就讀的學生,

父親是從事電線桿廣告張貼的工作,

於是,在每天早上進行完部分工作才順路帶孩子上學的父親,

讓學生每天都經歷" 遲到了,要被罰跪。" 這樣的情況。


導師一貫地執行了他的班級守則,

日復一日直到結束四年級課程。




五年級一開學,換了導師,

學生遲到的情況仍舊沒有改善。

新導師詢問了學生的情況,

決定學生不需要為他的遲到情形付出任何代價。




說也奇怪,

只是這樣的罰則取消,

讓學生的成績開始改變,

由倒數的名次突然進步,到了六年級,

始終維持全班第一名。



這個故事很神奇,但它的確發生了。

也許我們可以說這個新導師與學生都十分幸運,

因為他們在對的時候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而這樣的選擇讓人感覺,

當老師還真是個超艱難的賭注



每個老師都可能成為過失殺人犯,戒慎恐懼。




那到底該怎麼做出別人眼中老師該成為的樣子?






我還太過年輕,

答案等我找到了我再告訴你。





ps:地獄考季又即將來臨,在此先行預祝各為準教師金榜題名。

圖片來源


0 迴響: